國立臺東大學一○四學年度 第一學期 教學大綱

一、科目名稱: 紅樓夢


二、授課班級: 華語二


三、任課教師

E-Mail連絡電話分機
王萬象eric60@nttu.edu.tw5606

四、Office Hours

王萬象星期二 上午 10:10~下午 12:00
星期二 下午 03:10~下午 05:00

五、TA


六、教學目標

紅樓夢》是白話章回小說的扛鼎力作,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和總結,其思想內容之博大精深,藝術技巧之匠心獨運,成就影響之空前廣泛,自有說部以來,無出其右者。《紅樓夢》自刊刻以來,「家家喜閱,處處爭購」,有人甚至認為「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可見其重要性。《紅樓夢》是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卷帙浩繁結構細密,「人物眾多,事件紛繁」,其蘊含豐富的藝術魅力,令後世讀者為之陶醉不已。就哲學思維和心理真實而言,《紅樓夢》這部飽含悲劇精神的巨著,已經展現出永難企及的藝術成就,夏志清就這麼認為:「即便是最好的現代小說,在廣度和深度上也難以與《紅樓夢》相匹敵。」(夏志清,2001:258)究竟前人是怎麼閱讀它的呢,我想是會受到個人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影響,而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解釋。兩個多世紀以來,許多人對《紅樓夢》的作者生平、成書經過和版本情況發表過不少意見,有些已成定見,有些仍不無爭議,但是索隱派或考證派的紅學研究只有附加價值,並不能取代我們對此一經典的「文本細讀」,特別是它所揭示的內容思想、文學技巧和文化價值。對此「多元詮釋」的情形,魯迅也曾說過:「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正因為人人可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書中的意旨,各有洞見與不見,所以《紅樓夢》歷來便有不少名稱,例如《風月寶鑑》、《石頭記》、《情僧錄》、《金玉緣》、《金陵十二釵》等。我們賞讀《紅樓夢》時,必須有較為持平的態度和方法,從文學審美的觀點來解讀,以自己的情感,想像和經驗,去了解體悟大觀園內兒女的悲歡離合,尤其注意它的「文學價值、哲學思想、文化內涵、人情世故、兩性對應、人生意義、小說的創新手法、典型人物、小說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生活美學、愛情悲劇」等諸多方面,而這些都是《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化經典的意義與價值所在,也是它能給予現代讀者思考和啟發的地方。
有關《紅樓夢》的作者,截至目前為止,多數人認為通行的《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約1715-1763)寫的,雖歷經十載批閱五次增刪的艱辛過程,但仍書未竟而人先亡。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書,大體上不失曹雪芹原意,雖然文字修辭比不上前作,但是仍有可觀之處。尤其是高鶚續書能秉持雪芹的悲劇精神,將寶、黛二人的愛情寫成殘缺的結局,深獲讚賞。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先世本是漢人,原籍河北,於明末時遷移東北,入籍滿州,隸屬正白旗包衣(滿語即「家僕」之意),後來漸成貴族世家,輝煌騰達煊赫一時。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近一甲子的時間裡,曹家幾代世襲「江寧織造」,明為宮中採辦服飾日用之官,暗地裡則是皇帝的耳目提供江南情資,因與皇帝關係密切也就變得有錢有勢,享盡了一切榮華富貴。然而,「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良辰美景總難久恃,就在雍正、乾隆年間,曹家曾經兩度被抄檢,從此家道日益衰敗,雪芹正遭逢曹家盛極而衰之丕變。曹雪芹「生於繁華,終於淪落」,少時於金陵裘馬清狂,自幼過著「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豪奢生活,回北京後移居城外西山偏僻的小村落,生活窮困至極,只能靠賣畫為生,「繩床瓦灶,舉家食粥」,晚景甚為淒涼,最後死於北京城郊。雪芹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人生變故,嘗遍朱門酒肉滋味,食盡殘杯與冷炙,深感於炎涼世態之驟冷驟熱,故而內心有所鬱結,乃發憤著書黃葉村,淡化個人的苦難,追憶記錄了他大半生的血淚悲辛,為我們仔細訴說這夢幻與現實交織的故事。
《紅樓夢》內容豐富、寫作技巧高超、意境空靈深遠還有藝術層面寬廣,不僅屹立不搖於中國小說之林,亦能傲視古今世界小說名著。《紅樓夢》主要敘述了賈家由盛而衰的歷史,是以榮寧二府為中心,極力描繪風月繁華過盡,到頭來還不是像夢幻一樣破滅。寶玉這個諸豔之冠、情榜之首,和金陵十二釵住在終須失落的大觀園,過了一段相知相惜的美好時光,曲演聚散哀樂的紅樓春夢,以情歷劫又由色悟空,還報親恩後便出家為僧,結束塵世的夢幻之旅,證得形質歸一,回歸到頑石的逍遙自在。這其間自然敘說著人事的顛倒起落,也蘊含著無限深邃的人生感喟,使得小說超越時空,永存人世。《紅樓夢》運用了原始-歷劫-回歸的神話模式,作者先從女媧造石補天的傳說寫起,單表大荒山無稽涯青埂峰下的那一顆頑石,因自恨「無材可去補蒼天」,怨嘆悲號,後來聽了人世間的榮耀繁華、溫柔富貴,便思欲下凡,受享幾年樂事,直至歷盡人世的悲歡離合,仍舊返回大荒山的青梗峰下,冷然忘己於石頭,滅情不牽。於此,作者說起撰書緣由:「自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可見這書是一部懺情錄,具體呈現出對癡情世界的體悟,於書中人物之真情實性,愛嗔惡欲的試煉消弭,多所表達致意焉,令人深深動容。除此之外,本書還另有一層神話架構,前世受神瑛侍者日夕澆灌的絳珠仙草,發願修化成人還淚報恩,便預設了寶黛愛情悲劇的伏筆。雖然紅樓兒女情切切意綿綿,相知相契靈犀已通,但到頭來還不是木石緣盡、金玉成空,情緣心事杳逝如同夢幻一般。
《紅樓夢》的內容義蘊包孕了三個層次:以太虛幻境為象徵的夢幻世界,以榮寧二府為主的世俗倫理世界,以及以大觀園為中心的審美世界。這三個世界交疊重生,展現出情-理-幻的變化歷程,也說明了人生真諦之所在,為作品添加幾濃厚的哲學思辨意味。對於曹雪芹而言,人生本來就是無常,「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因此他假借〈石頭記〉來大旨談情,「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意在啟迪塵世中失落的紅男綠女,不再逐虛謀妄,自可超凡脫俗,臻於涅槃勝境。我們在讀《紅樓夢》這些詩詞、歌曲、燈謎和偈語時,當然可以和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稍作聯繫,引發我們自身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是如欲句句皆講究坐實某人某事,恐怕實際上有困難,甚且亦無此必要。另一方面,《紅樓夢》文備眾體,詩詞曲賦,無一不精,蘊藉含蓄,詞句警人。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曲令人感慨萬千的愛情悲歌,寶玉、黛玉之間那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愛糾葛,應是貫穿全書的中心故事和主要情節,雖然寶黛的仙緣俗情終歸幻滅,但是作者對這段愛情過程的描寫,相當細膩深刻、曲折動人,其藝術感染力極為強大。《紅樓夢》一書的意涵十分豐富,別的暫且不提,只看寶釵黛這段愛情婚姻悲劇,其間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悲劇性的結局最是扣人心弦,令讀者掩卷沉思不勝唏噓。曹雪芹敘寫了這麼一場荒唐的人生大夢,不管小說的意旨為何,我們的確看到了書中一些主要的人物,像是宿命般無可逃脫,歷經了悲歡離合的愛情婚姻,曲終人散也只能「飛鳥各投林」。繁華事盡,曲終人散,忽如涼館驚絃,急似窗影破夢,徒留幾聲感嘆:「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收尾‧飛鳥各投林〉(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1984:92)寶玉帶著困惑離開了大觀園,卻把許多迷思留在《紅樓夢》裡,其結局雖然令人不勝欷噓,但是我們閱讀《紅樓夢》的時候,必須超越此一人生情愛悲劇的思維,去注意這說部中對社會人生的哲學思考,這樣才能從中體悟情感的洗滌高揚,和明白以幻作真的哲理意蘊。畢竟曹氏寫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但是「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這紙上大觀園已然失落了,詩酒音韻不再,衣香鬢影零落,「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那敘說《石頭記》故事的作者早已不知去向,真假夢幻的人生圖繪留了下來,活在語言文字中的愛情將永遠為人傳唱。
最後,有關《紅樓夢》的選本及鑑賞書籍,讀者可參閱下列著作:曹學芹高鶚著王蒙評點《紅樓夢》、方元珍《紅樓夢賞讀》、子旭《解讀紅樓夢:兒女情長》、康來新《失去的大觀園:紅樓夢》、李文庠&李睿《讀紅樓洞達處世》、鍾敬文&許鈺《紅樓夢的傳說》、嚴明《紅樓釋夢》、余國藩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張麗華《紅樓夢詩詞藝術》等。

七、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課程主題與內容章節備註
12015/9/9課程說明;相關書籍資料及網站介紹;作者及版本、成書時代背景
22015/9/16《紅樓夢》:文本、影像與詮釋;《紅樓夢》之西遊記;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故事梗概、小說結構、藝術技巧
32015/9/23《紅樓夢》:人物圖譜、神話原型、隱喻象徵、大旨談情、歷史盛衰、佛學思想、民俗文化、美食服飾、園林收藏、醫藥命理、紅學研究
42015/9/30《紅樓夢校注》本的特色;小說文本的閱讀與影視欣賞;
《紅樓夢》的比較文學新詮;
52015/10/7《紅樓夢校注》:第一回至第十回
62015/10/14《紅樓夢校注》: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
72015/10/21《紅樓夢校注》:第二十一回至第三十回
82015/10/28《紅樓夢校注》: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回
92015/11/4《紅樓夢校注》: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
102015/11/11※期中考週; 《紅樓夢》影視欣賞
112015/11/18《紅樓夢校注》:第五十一回至第六十回
122015/11/25《紅樓夢校注》:第六十一回至第七十回
132015/12/2《紅樓夢校注》: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
142015/12/9《紅樓夢校注》:第八十一回至第九十回
152015/12/16《紅樓夢校注》: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回
162015/12/23《紅樓夢校注》:第一百一回至第一百十回
172015/12/30《紅樓夢校注》:第一百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
182016/1/6※期末考週;
※繳交期末報告※

八、課程進行方式

*課前請閱讀相關資料,並準備於課堂上發問或回答問題。
*期中期末報告請用中文電腦打字,手稿恕不接受。
*期末檔案包含與紅樓夢有關之古典詩詞創作、現代詩、散文、小說改寫。


九、評量方法

項目加權(%)
1分組研讀口頭心得報告20
2課堂參與(個人出席,曠課六次死當)20
3劇本改寫及戲劇表演(以組為單位)20
4期中書面報告(讀書心得或作品賞析)20
5期末檔案20

十、網路學園網址

http://ericwang60.weebly.com/

十一、進一步閱讀之書目

甲、《紅樓夢》、賞析、評註、故事、圖鑑:
丁維忠,《紅樓夢:歷史與美學的啟思(上、下冊)》,臺北:龍視界,2015年。
蔡義江,《紅樓六家談(上、下冊)》,臺北:龍視界,2014年。
閆紅,《剎那芳華:誤讀紅樓》,臺北:龍時代,2015年。
林素玟,《紅樓夢何夢:小說的自我敘事與治療》,臺北:里仁,2014年。
王萬象,《紅樓夢新視野》,臺北:里仁,2015年。
李劼,《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臺北:允晨,2014年。
萬愛珍,《通讀紅樓》,台北:里仁,2013年。
子旭著,《解讀紅樓夢:兒女情長》,台北:雲龍,1999年。
土默熱著,《紅學大突破【卷上】──紅樓夢創作真相》,台北:風雲時代,
2007年。
土默熱著,《紅學大突破【卷下】──紅樓夢作品真諦》,台北:風雲時代,
2007年。
方元珍編著,《紅樓夢賞讀》,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
水晶著,《私語紅樓夢》,台北:九歌,2002年。
王士超編著,《紅樓夢名句鑑賞辭典》,台北:好讀,2001年。
王乃驥著,《金瓶梅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王佩琴著,《紅樓夢夢幻世界解析》,台北:文津,1997年。
王國維、林語堂等著,《紅樓夢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江佩珍著,《閱讀賈寶玉-從語言溝通的角度探討小說人物塑造》,台北:文津,
2004年。
任明華著,《紅樓園林》,台北:時報,2004年。
朱嘉雯編著,《紅樓夢導讀》,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3年。
李寧、侯江著,《風花雪月紅樓》,台北:旺文,1994年。
李渝著,《拾花入夢記:李渝讀紅樓夢》,台北:印刻文學,2011年。
李文庠&李睿著,《讀紅樓洞達處世》,台北:台灣先智,2000年。
李玲珠著,《懂了,紅樓夢》,台北:圓神,2007年。
李軍均著,《紅樓服飾》,台北:時報,2004年。
余英時著,《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1978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台北:麥田,
2007年。
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台北:聯經,1976年。
林依璇著,《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台北:文津,1999年。
周中明著,《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周汝昌著,《紅樓小講》,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周汝昌著,《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台北:東大圖書,1989年。
周汝昌著,《曹雪芹傳》,台北:慧明文化,2002年。
周汝昌著,《紅樓十二層》,太原:書海出版社,2005年。
周汝昌著,《誰知脂硯是湘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周汝昌著,《紅塵冷眼魘紅樓》,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年。
周汝昌著,《 紅樓小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
王昆侖著,《紅樓夢人物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洪丕謨 羅偉國著,《談佛說道解紅樓》,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1年。
﹝中﹞姜其煌著,《歐美紅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美﹞裔錦聲著,《紅樓夢:愛的寓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法﹞鄭碧賢著,《紅樓夢─在法蘭西的命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劉心武著,《畫梁春盡落香塵》,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
五眼橋著,《是是非非讀紅樓》,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
宋淇著,《紅樓夢識要》,北京:中國書店,2000年。
周中明著,《紅樓夢的藝術創新》,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丁維忠著,《紅樓夢─歷史與美學的沉思》,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張海英著,《穿越時空的對話─〈紅樓夢〉作者對我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蔡義江著,《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蔡義江…撰稿,《紅樓夢導讀》,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胡文彬著,《焚香情痴讀紅樓》,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胡文彬著,《魂牽夢縈紅樓情》,北京:中國書局,2000年。
胡文彬著,《夢裡夢外紅樓緣》,北京:中國書局,2000年。
梁歸智著,《獨上紅樓─九面來風說紅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
梁歸智著,《紅樓賞詩─〈石頭記〉詩詞韵語講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年。
曹立波著,《紅樓十二釵評傳》,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王國維 魯迅等著,《紅樓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張寶坤主編,《名家解讀紅樓夢 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寶坤主編,《名家解讀紅樓夢 下》,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何永康著,《紅樓美學》,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蔡義江…撰稿,《紅樓夢導讀》,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周芬伶著,《豔遇才子書:四大古典小說中的絕妙好辭》,台北:麥田,2003年。
周策縱編,《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83年。
周夢蝶著,《不負如來不負卿》,台北:九歌,2005年。
周慶華著,《紅樓搖夢》,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吳世昌著,《紅樓探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吳世昌等著,《散論紅樓夢》,台北:蒲公英,1984年。
李希凡、李萌編著,《名家解讀紅樓夢─選粹與賞析》,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年。
馬瑞芳、左振坤主編,《名家解讀紅樓夢─奧秘解讀》,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年。
馬瑞芳、左振坤主編,《名家解讀紅樓夢─人物形象解析》,長春:吉林文史出版
社,2004年。
馮其庸、李廣柏著,《紅樓夢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馮其庸著,《論紅樓夢思想》,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邵毅平著,《洞達人性的智慧》,台北:林鬱,2000年。
高陽著,《紅樓一家言》,台北:聯經,1977年。
高國藩著,《紅樓夢民俗趣語》,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
馬瑞芳著,《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經典愛情習題》,台北:天下文化,2007年。
孫宇紅等著,《曹雪芹與紅樓夢》,台北:風景文化,2006年。
孫軼旻著,《紅樓收藏》,台北:時報,2004年。
郭玉雯著,《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張慶善、劉永良著,《漫說紅樓》,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陳美玲著,《紅樓夢中的寧國府》,台北:文津,1999年。
圓香著,《紅樓夢與禪》,台北:佛光,1998年。
端木蕻良著,《曹雪芹傳》,台北:商周,2010年。
歐麗娟著,《詩論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2001年。
康來新著,《失去的大觀園:紅樓夢》,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康來新著,《紅樓長短夢》,台北:駱駝,1996年。
康來新著,《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1985年。
張麗華編著,《紅樓夢詩詞藝術》,台北:方舟,2001年。
蔣勳著,《夢紅樓》,台北:遠流,2013年。
劉夢溪著,《紅樓夢與百年中國》,台北:風雲時代,2007年。
劉夢溪著,《陳寅恪與紅樓夢》,台北:風雲時代,2007年。
劉夢溪著,《情問紅樓─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故事的心理過程》,桂林: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7年。
徐乃為著,《大旨談情─〈紅樓夢〉的情戀世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7年。
楊昌年著,《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1998年。
曹學芹&高鶚著、王蒙評點,《紅樓夢》,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趙國棟編著,《翫‧紅樓──個你所不知道的紅樓夢之謎》,台北:咖啡田文化館,
2005年。
墨人著,《紅樓夢的寫作技巧》,台北:昭明,1995年。
詹丹著,《重讀紅樓夢》,台北:秀威,2008年。
詹丹著,《紅樓情榜》,台北:時報,2004年。
潘重規著,《紅樓血淚史》,台北:東大,1996年。
潘重規著,《紅學六十年》,台北:三民,1991年。
羅德湛著,《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台北:東大,1991年。
鍾敬文&許鈺著,《紅樓夢的傳說》,台北:新潮社,2003年。
鄭名娳著,《經典。曹雪芹紅樓夢》,台北:麥田,2012年。
蘇衍麗著,《紅樓美食》,台北:時報,2004年。
嚴明著,《紅樓釋夢》,台北:洪葉文化,1995年。
鄧鵬飛主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導讀》,台北:崇文館,2003年。
戴邦敦圖、陳詔文,《紅樓夢群芳圖譜》,台北:萬卷樓,1990年。
龔鵬程著,《紅樓夢夢》,台北:學生書局,2005年。
丙、《紅樓夢》非書資料:DVD&CD&錄音帶&錄影帶:
1. 紅樓夢DVD (全36集) 歐陽奮強、陳曉旭 主演 1988年
2. 華視-紅樓夢DVD (全73集) 張玉嬿 主演 1990s?
3. 新版紅樓夢DVD (50集全) 李少紅 導演 2009年
4. 黛玉傳 DVD (35集全) 李平 導演 2008年
原著: 曹雪芹
石頭上記載的故事,金玉良緣的命裏註定,乾坤裏不能扭轉的情感寄託,在千古奇書中流淌著一個淒艷委婉的情緣。
寶玉的天真癡情、黛玉的出塵孤高、寶釵的凝重豐美、鳳姐的精強狠辣、湘雲的灑脫、妙玉的高潔、襲人的柔順、晴雯的任性...全部一一鮮活地顯現在觀眾眼前、令人蕩氣迴腸...
丁、英文
A. Translations:
Hawks, David,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1: The Golden Days.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73.
Hawks, David,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2: The Crab-Flower Club.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77.
Hawks, David,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3: The Warning Voice.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0.
Minford, John,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4: The Debt of Tears.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2.
Minford, John, t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5: The Dreamer Wakes.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

B. Studies:
Hsia, C.T.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8.
Miller, Lucien. Masks of Fict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Myth, Mimesis, and Persona. Tucson: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75.
Yu, Anthony C. Rereading the Stone: Desire and the Making of Fict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十二、特別要求

*曠課六次死當*

十三、輔導參加指定證照檢定

十四、教學內涵(教育部調查資料)

十五、課程與系所核心能力對應百分比

系所核心能力百分比(%)
1 具備華語口語表達能力 0
2 具備華語文讀、寫基本能力 0
3 培養華語文學、語言、文化、思想基本專業知識及素養 0
4 具備教學基本專業知識及能力 0

十六、綠色國際大學內涵(世界綠色大學評比調查資料)

十七、UCAN(本課程提到或培育的專業或共通職能)


※ 爲落實友善校園人權環境之教學中立精神,請尊重多元宗教信仰、族群、性別及政治立場。
※ 爲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非法影印教科書或下載受智慧財產權保護之軟體、電影或MP3等資料,以免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