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因教育部跨專案計畫辦理項目不得重複編列經費,請勿將同樣成果報告重複繳交至不同計畫
一、認識劇本的特質和創作流程。
二、兒童戲劇劇本創作的實務操作。
三、透過讀劇增強語言表達之能力。
四、增進劇本賞析與評論之能力。
本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的講述,包括了劇本的雙重性格與特質、亞里斯多德《詩學》的戲劇六大要素、戲劇題材的選擇、故事與情節的發展、戲劇結構與時空的選擇、戲劇人物、戲劇語言等相關理論與創作方法之介紹。第二部分為創作的實踐歷程,從故事大綱的書寫、到分場大綱的規劃,再到劇本實際書寫。第三部分為讀劇的歷程,透過聲音的傳達檢視劇本。
同時為了讓同學對聲音的表演有進一步的認識,舉辦了一場?聲音表演工作坊」,邀請業界演員進行3小時的工作坊。
本課程以少年小說《少年噶瑪蘭》為主要故事文本,透過課堂討論及學生各自書寫,共完成6本30分鐘左右的劇本,將提供兒童文學學會「2023年李潼作品展」相關活動使用,期使課程的效益更加擴大,另一方面也能展示兒文所同學的創作能力與成果。
題目
學號
(題答者號)
1.我對本課程採用PBL的進行方式感到滿意
2.PBL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我的學習意願
3.PBL教材對我的學習有幫助
4.從PBL的教學法中,會使我踴躍提出問題並與老師或同學討論
5.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我認為PBL的教學方法更能提高我的學習成效
11000101
4
5
11000192
10900113
11000162
11000103
11000109
學號/編號
文字回饋/其他回饋
以問題為取向的教學,與老師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可學習不同觀點思考。
對我個人而言,互動討論的方式,容易專注,或提問,或聆聽,如即興創作的音樂,激發創造力(內在/自發);也似未知的旅程,令人期待(外在/體驗)。
課程中學習很多,只是創作時間太短,壓力很大。
覺得能夠加入互動討論的部分很棒。
無
學習很多,互動討論非常有趣,也能夠激發思考,運用在別的課程中。
我覺得在不斷的討論和聆聽的累積下,在彼此的回饋中,可以有效獲得真正的學習和深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