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課程類執行成果報告書


注意事項:因教育部跨專案計畫辦理項目不得重複編列經費,請勿將同樣成果報告重複繳交至不同計畫

開課學期一一○學年度第二學期開課系所(中心)[兒文所]兒碩一
開課時間22,23,24開課地點H402-1兒童讀物中心(40)
課程類別■多元創新(數位、GROR、PBL、見/實習實作等等
課程對應綠色國際大學內涵■美學
課程對應SDGs內涵■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7.多元夥伴關係
課程名稱兒童戲劇劇本創作
開課教師姓名王友輝
業師協同教學■有(勾選有者,請填下列訊息)
 業師名稱:王世緯、廖威迪
 業師協同教學內容及方式:聲音表演工作坊
 業師師資授課時數:3
□無業師協同教學
學分數3修課人數男: 2 人、女: 4 人
成果摘要包含質量化成果(以下僅供參考,請依實際成果撰寫)
□連結______位學生至企業實習,畢業後無縫接軌職場。
■辦理 1 場公開成果發表會,請說明時間、地點等。
□______位、______隊學生通過專業證照報通過數。
□______位、______隊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並請說明參加競賽名稱、競賽時間、地點、參加隊數等。
■其他:0
課程成果量化成效
(請依照實際課程規劃填報,若無規劃之項目,請填入N/A)
項目達成值項目達成值
1.課程產出教材、教案、評量數02.專案報告數0
3.競賽參賽數/獲獎數04.大專生科技部計畫申請數/通過數0
5.學生參與展演活動人數106.學生期刊論文投稿數/發表數0
7.產學合作共創案件數08.學生研討會論文投稿數/發表數0
9.專業證照報考人次/通過數010.課程結合在地需求教案、活動數0
11.學生赴產業實習率012.課程學生成績平均分數0
13.簽訂實習場域數014.其他6個30分鐘的劇本
執行重點(請依【課程類別】內容進行說明)
*請簡述課程的執行重點

一、認識劇本的特質和創作流程。

二、兒童戲劇劇本創作的實務操作。

三、透過讀劇增強語言表達之能力。

四、增進劇本賞析與評論之能力。

具體作法(請依【課程類別】內容進行說明)
*請詳細撰寫課程執行過程與具體教學設計做法

本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的講述,包括了劇本的雙重性格與特質、亞里斯多德《詩學》的戲劇六大要素、戲劇題材的選擇、故事與情節的發展、戲劇結構與時空的選擇、戲劇人物、戲劇語言等相關理論與創作方法之介紹。第二部分為創作的實踐歷程,從故事大綱的書寫、到分場大綱的規劃,再到劇本實際書寫。第三部分為讀劇的歷程,透過聲音的傳達檢視劇本。

同時為了讓同學對聲音的表演有進一步的認識,舉辦了一場?聲音表演工作坊」,邀請業界演員進行3小時的工作坊。

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方式
*依據學生核心能力規劃合適的課程,並訂定學習成效標準與認知(能力)層次,結合多元的評量方式,檢核學生的能力表現
執行前後學生學習成效轉變(請依【課程類別】內容進行說明)
*請針對課程學生學習狀況、學生學習滿意度、質量化成果等進行說明,內容字數無限制,教師可自由發揮
  1. 課程前學生均無任何劇本寫作之經驗透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彼此互動式的討論及相互觀摩最終每位同學均能創作出一個30分鐘左右的改編劇本具有高度完成度。(劇本如附件)
  2. PBL教學實施後,學生均能積極參與課程中的討論活動在口語表達分析能力以及創意激發上都有明顯進步。
執行成效評估(請依【課程類別】內容進行說明)
*請針對課程執行成果提出自評與建議
  1. 由於修課同學均無劇本創作的先備經驗,雖然課程進行中在討論部分有著不錯的效果,但在實際進行劇本創作時,學生包括能力及投入創作的程度,個別之間有非常明顯的落差,因此在後續的創作中,將原本每個人以各自的分場大綱創作各自的作品,調整為根據同樣一份分場大綱各自寫作,最後再加以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劇本。但因為期末時間的限制,最後由每位同學創作一個完整的作品,意外地有了六個結構相類似但卻又各有特色的作品。
  2. 原本規劃修課同學一起到草嶺古道進行踏查建構劇本場景的想像但因為疫情及時間安排原因最後僅有一位同學親自到現場並拍下照片提供參考
  3. 期末的讀劇活動,因疫情關係,學校自五月下旬起,採取全面線上上課,因此本課程讀劇活動亦改為線上發表,少了真正現場觀眾的參與,較為可惜。
  4. 聲音表演工作坊對於學生聲音表達的助益相當大,未來應可增加工作坊時數。
  5. 此次課程配合中華民國兒童學會的「2023年李潼作品展」的前導創作,一方面得以運用PBL的精神,以專案的形式進行集思廣益的討論,並透過一份分場大綱各自書寫劇本的方式,讓學生得以清楚體認到彼此的優缺點,進而完成一本屬於自身深度思考之後的劇本
  6. 課程結束之後,將以此六個作品提供兒童文學學會在李潼作品展中進行讀劇活動,具有擴大及延伸的效益,未來應可進一步結合外界的能量,一方面將課程延伸,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成果尋找與社會脈動結合的演出機會。
重大突破(計畫重大發展,請依計畫特質補充)
*請針對課程執行之「特殊成果」、「重大亮點成果」提出說明

本課程以少年小說《少年噶瑪蘭》為主要故事文本,透過課堂討論及學生各自書寫,共完成630分鐘左右的劇本,將提供兒童文學學會「2023年李潼作品展」相關活動使用,期使課程的效益更加擴大,另一方面也能展示兒文所同學的創作能力與成果。

學生問卷回饋情形
一、回收問卷共 6 份,有效問卷共 6 份,數據資料整理如下:
二、問卷分析結果:(請參考附件)

    題目

 

 

 

 

 

 

學號

(題答者號)

1.我對本課程採用PBL的進行方式感到滿意

2.PBL的學習方法可以激發我的學習意願

3.PBL教材對我的學習有幫助

4.PBL的教學法中,會使我踴躍提出問題並與老師或同學討論

5.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我認為PBL的教學方法更能提高我的學習成效

11000101

4

4

4

5

4

11000192

4

4

4

4

4

10900113

5

5

4

5

5

11000162

5

4

4

4

5

11000103

4

4

4

4

4

11000109

5

5

4

5

5


三、學生其它回饋:

學號/編號

文字回饋/其他回饋

10900113

以問題為取向的教學,與老師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可學習不同觀點思考。

對我個人而言,互動討論的方式,容易專注,或提問,或聆聽,如即興創作的音樂,激發創造力(內在/自發);也似未知的旅程,令人期待(外在/體驗)。

11000192

課程中學習很多只是創作時間太短壓力很大

11000101

覺得能夠加入互動討論的部分很棒

11000103

11000109

學習很多互動討論非常有趣也能夠激發思考運用在別的課程中

11000162

我覺得在不斷的討論和聆聽的累積下,在彼此的回饋中,可以有效獲得真正的學習和深入體驗

課程照片(2~6張即可)
根據改編文本進行田野調查:虎字碑根據改編文本進行田野調查:雄鎮蠻煙碑
根據改編文本進行田野調查:虎字碑根據改編文本進行田野調查:雄鎮蠻煙碑
聲音表演工作坊後與講師合影
聲音表演工作坊後與講師合影
相關附件下載
成果報告 下載檔案